金融监管总局股份城商司党支部在发表的《奋力谱写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民营银行监管工作新篇章》文章中表示,股份城商司聚焦银行净息差下降对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造成的影响开展认真调研,积极研究补充资本的可行措施,增强资本对风险的抵补能力。
文章指出,股份城商司坚决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督促三类银行坚持改进服务质量,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引导三类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积极拓展涉及小微企业、“三农”、老年人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产品和服务。二是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房地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股份城商司指导引领三类银行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交房等各项工作,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立绿色通道,优化贷款审批和发放流程,做到应贷尽贷,切实保障购房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互联网贷款、信用卡、存款等业务领域的监管。聚焦重点环节,指导三类银行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贷款业务,加强对信用卡业务等的监管检查和工作督导,要求三类银行坚持正确经营理念,规范揽储行为。
文章表示,股份城商司始终把引导三类银行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三类银行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助力谱写“五篇大文章”。鼓励三类银行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截至一季度末,三类银行对高新技术产业贷款、绿色贷款等同比增长均超过10%,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进一步降低。二是支持补充资本。聚焦银行净息差下降对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造成的影响开展认真调研,积极研究补充资本的可行措施,增强资本对风险的抵补能力。三是督促提高统计质量。督导三类银行树立正确业绩观,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定位,切实防范资金空转,坚决杜绝数据注水、虚报瞒报等行为。
文章指出,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股份城商司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决扛起防控金融风险的政治使命和监管职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一是加强风险排查预警,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管,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监测机制,严防流动性风险,坚决防“爆雷”。二是坚持稳中求进,充分考虑机构和市场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时度效,切实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推动三类银行加大不良资产清收挽损和处置力度,不仅要处置风险,更要实现机制重构。探索推动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兼并重组,通过发起行吸收合并、他行收购兼并多种方式实现村镇银行减量提质。三是夯实资产质量,督促三类银行严格执行各项监管规定,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准确资产分类,提足拨备、夯实资本。四是加强风险评估研判,多措并举合理确定处置思路、措施和路径,有计划、分步骤推动“一省一策”“一行一策”制定并实施风险处置方案,稳妥推进重点省份重点机构改革化险。
文章表示,强监管严监管是党中央对金融监管鲜明的政治要求,股份城商司在各项工作中切实严格执法、敢于亮剑,加强监管工作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协同性。一是强化穿透监管,分类分机构开展风险画像,捕捉每一类、每一家机构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三类银行季度监管分析框架,对重点业务和重点风险开展针对性预警分析。探索利用EAST系统数据提升监测能力和穿透分析,及时提示风险,督促地方跟进核查。二是提升监管评级质效,加强日常监测预警,深入全面准确开展风险综合评估,力求评级结果真实准确反映银行风险水平、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能力。三是完善上下贯通的属地监管机制。综合用好条线工作会议、监管约谈、实地调研、印发通知和提示函等多种形式,持续强化对属地监管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做好属地监管与分级负责有机衔接,促进监管上下协同。坚决实施提级监管,压实省级属地监管责任。四是狠抓问题整改。建立中央巡视、审计、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外部审计发现等各类问题整改落实工作机制,对监管不到位、问责不力、屡查屡犯的机构和人员,果断采取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