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化险与控险并举 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

2025-01-14 08:21:18

浏览量

“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是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同时,会议还特别强调,“央地协同合力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前者是近两年来从中央层面多次提出的重要工作,而“央地协同合力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关系到良好金融生态建设与维护问题,二者相辅相成,是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的关键。

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强涉农领域信用风险监测,强化涉农信贷行为监管,做好贷款“三查”,提高金融资金使用效率。打击农村非法金融活动,防范农村金融领域风险,营造良好农村金融环境。

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处置工作仍是2025年的重中之重,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同样刻不容缓。因此,一方面要做好对已有风险的化解,另一方面还要防控新的风险进一步扩大,这就需要对于化险、控险以及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三者内在的关系有清晰的认知,并且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当前金融风险的压力所在,从风险预警、风险化解、风险防控等多个方面入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实现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的目标,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进展如何?对于银行风险监测预警的效果怎样?《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实施以来的情况是什么?还需要怎样的改进和优化?这一系列问题均是做好银行机构化险和控险,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的关键要点。对此,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给出了答案。《报告》提出,2023年,持续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加快推进少数高风险中小银行相对集中的省份制定并落地实施改革化险方案,推动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和主业,立足地方开展特色化经营,推动其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分省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显而易见,化险在持续推动中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面对可能产生的风险需要预警,要充分做好控险的准备。对此,《报告》指出,自2020年末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不断完善,定期对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1—7级的银行开展预警工作,从扩张性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前瞻性识别异常指标和苗头性风险,并督促银行及时整改,“补短板”“强弱项”,力求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末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共开展12次银行风险监测预警工作,累计识别预警银行481家次,剔除同一家银行多次触发预警的情况后,共识别预警银行253家。机构类型方面,以村镇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合计324家次,占比为67%;风险类型方面,以同业风险和扩张性风险为主,合计314家次,占比为63%,绝大多数预警银行经整改后已退出预警名单。

事实上,金融管理部门不仅建立了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还自1998年以来,不断完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办法。原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共六章四十八条,将风险分类对象由贷款扩展至承担信用风险的全部金融资产。《办法》同时要求,明确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的原则,完善金融资产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提出以债务人为中心的风险分类理念以及细化重组资产的相关要求等。

金融管理部门对风险的化解和防控不遗余力,那么,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该如何作为呢?一方面需要化险与控险并举,另一方面要基于上述监管要求,着重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所带来的威胁,在做好内控的同时,与多方协同,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记者在近期的采访中发现,当前,非法中介的相关违法行为有所抬头,通过包装“职业背债人”套取银行贷款的违法事件屡有发生,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职业背债人”正在呈现产业化发展趋势,所谓“职业背债人”指的是为了获取高额收益,通过出卖个人信用专门为他人承担债务的人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收入较低、法律意识淡薄、无稳定收入来源且无资产、无偿还能力的人最可能成为非法中介选定的“职业背债人”,他们大部分为了短期高额回报,铤而走险,导致债务缠身,因涉嫌骗贷,甚至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与此同时,相关银行机构也会面临贷款无法收回,形成呆账坏账,真正需要贷款的主体将更难获得贷款,这就破坏了整个社会信用环境。

针对“职业背债人”职业化、产业化现象,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公检法部门等应多方协同,共同整治此类违法行为,加大对其背后黑灰产业链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针对相关群体的法治宣传。金融机构更要强化贷前审查,线上线下缺一不可。不能完全以数据为依据,因为凡是想通过此类违法方式套取银行贷款的非法中介,都是在充分研究银行信贷模型和指标体系后,才会以“职业背债人”作为主体,有针对性地提供满足银行信贷准入条件的相关资料,从而达到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目的。

此外,金融机构要在稳妥有序、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做好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工作,摸清信用风险的真实底数,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同时,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强化合规意识和能力,从内控入手,最大化地防止内部人与外部不法机构勾结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主动维护良好金融发展环境,积极有效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让金融机构与实体经营主体良性互动,共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