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发挥好金融业在辽宁振兴中的作用 ——访银行风险管理专家王宁湛

2022-06-14 12:08:16

浏览量

image.png

  东北振兴、辽宁先行;辽宁振兴、金融先行。新时代,在东北振兴的新征程上,辽宁金融业要增强信心、攻坚克难、锐意改革、创新发展,按照辽宁政府统筹规划,利用好国家振兴东北政策,抓住机遇为辽宁经济金融振兴奠定基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如何发挥好金融行业在辽宁振兴中的作用,增强区域金融综合治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是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著名银行风险管理专家王宁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宁湛认为,金融供给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在各级政府努力下,辽宁金融业已到了厚积薄发、全面振兴的关键转折点。东北地区特别辽宁省的经济和金融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包括:因国企独大而经济改革开放滞后,九十年代国营企业市场竞争失利破产倒闭,造成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损失惨重;全国性国有银行将东北列为“高风险、低增长”地区而限制投放,造成辽宁经济金融供给不足和改革起步不利局面,不断与全国各地区拉大发展差距;近年辽宁经济现状和银行资产质量问题又进一步遏制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投入;辽宁城商行和农商行因各种机制体制的问题造成市场化和商业化不足,经济下行造成不良资产问题凸显,导致无力投放或限制投放,辽宁地区金融供给进一步萎缩,辽宁金融机构融资投放规模远远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金融供给角度观察,辽宁经济金融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错失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各级政府付出巨大努力,辽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因此,通过锐意改革、创新发展,克服金融业的资本资金供给瓶颈,一定能实现‘后来居上、标本兼治’的创新发展之路。”王宁湛表示,接下来,可重点从如下三方面着力。

  首先,重塑辽宁的现代化产业基础和产业集聚。以国际产业分工、产业转移和全球化进程为招商引资、产业规划为导向,发挥现有基础和各种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吸引符合辽宁地区现实情况的新企业和新产业,形成集聚发展的新格局。

  通过建设辽宁企业招商引资中心平台,帮助和支持政府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产业集聚到辽宁发展。形成“政府、股权交易中心、银行和企业”招商引资投资、融资一体化平台,与各级政府合作开展招商引资,推广“新产业金融和投贷联动机制”,形成政府、金融银行业、企业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的市场化局面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的综合性营商环境,提高辽宁地区招商引资综合竞争力,增强辽宁地区新产业、新科技和新企业的集聚效能。

  第二,增加或扩大资本和资金输入辽宁的渠道。通过改革创新,保护和增强辽宁金融业的造血机能,稳步释放本地区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经营活力;增加各种金融机构数量,建设辽宁金融中心服务平台和招商引资中心服务平台,发挥信贷乘数效应,增加资金供给,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金的融合发展。

  通过建设辽宁金融合作中心平台,帮助和支持金融业改革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线上线下一站式金融服务合作中心,高效增加资金供给,为各类金融客户提供高效集聚的现代化金融平台,支持辽宁金融业扩大资金规模、减少运行成本和增加客户资源,实现金融银行业市场化高效发展。

  第三,辽宁金融业应主动改革,以攻为守、突破瓶颈,承担辽宁经济发展的历史责任。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措施来落实国家扶持政策,优化机制体制和法人治理体系,做好本地金融业特别是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商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改革,清理不良资产、调整资产结构、控制经营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益,制定中长期经营发展战略,宏观上掌握规避银行经营风险的金融风险周期,微观上研究预防规避信贷风险的风险基因,快速恢复辽宁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能力。

  辽宁金融银行业改革的路径要顺势而为,以改革创新促进发展优化。组织国内外高级金融专家团队,创新金融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创新措施,以创造性思维和制订创新政策措施,推动辽宁经济振兴和金融业改革。省内金融机构因为不良资产问题采取 “简单合并”的传统思路难以解决风险控制和风险外溢问题,极有可能产生风险叠加和风险放大效应,导致区域性货币紧缩和资金外流,会给各级政府造成巨大政治压力和经济负担。

  金融机构在政策辅导和政府支持下,通过改革和创新的策略,通过改革创新寻找发展出路,通过争取时间扩大生存空间,在创新发展中解决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问题。在监管政策的支持下,以省市各种金融信托、资产管理和产业基金为平台,增资控股和剥离不良资产;改革省内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经营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达到激活潜力,实现空间和时间交替赛跑,恢复金融融资的投放活力,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在保证银行流动性和信贷资产安全的基础上,最终实现金融业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