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年以来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和超预期因素冲击,青海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全国、全省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不折不扣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主动作为、靶向发力,用好金融政策、激发金融活力、创新金融手段,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强化资金保障,不断加大金融供给
一是制定专项措施。在全面落实国家和青海省各项政策基础上,结合省情实际,制定了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的系列政策举措,进一步强化政策供给。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稳健发展工作的通知》、《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若干措施》、《稳住经济大盘 强化金融保障重点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建立“金融服务联络员”机制,确保企业融资问题“一事一议”“一企一招”。建立信贷投放“日统计、周督导、月通报”机制,以督导促投放。重启金融服务保障组统筹协调机制,印发《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稳健发展金融服务保障组工作实施方案》,确保细化分工,落实责任。三是稳定信贷投放。引导省内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加大对工业投资、物流保畅和农业供给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助力稳定全省经济大盘。截至5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988.74亿元,较年初新增132.2亿元,同比增长5.14%,增速高于4月0.2个百分点;各项存款余额6936.25亿元,比年初增加199.2亿元,同比增长8.97%。
二、推动助企纾困,不断降低企业负担
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资金紧张经营困难的现状,推动辖内各金融机构落实相关政策,支持企业轻装上阵,切实为其纾困解难。一是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受困企业。银行通过对到期贷款予以展期、续贷或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保险机构做好各项理赔服务,适当延长保险期限。疫情期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办理贷款延期3.5亿元、办理贷款展期1.7亿元、办理无还本续贷5.1亿元、调整贷款还款计划1.3亿元。二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利率优惠幅度,同时降低账户管理费、年费等费用。要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等主体提供增信支持。目前,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鼓励创新服务模式。引导金融机构畅通线上业务办理渠道,保障疫情期间基本金融服务“不断档”。部分银行建立信贷“容缺后补”机制,为疫情期间企业融资需求按下“加速键”。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更好满足特殊时期群众金融需求。
三、加强政策引领,不断加强服务保障
一是助力产业“四地建设”。会同省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四地两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要素保障作用。二是优化小微融资服务。制定《青海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培育工程试点工作方案》,借鉴企业法律顾问的模式,组建公益性金融顾问团队,通过1-2年的试点帮扶培育,提升省内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发展质量、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融资能力。三是强化专项融资对接。制定印发《青海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金融暖企纾困“三送一强”专项活动的通知》、《金融助力“四地”建设融资对接会工作方案》,围绕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专项对接,放大精准融资“乘数效应”。目前已举办5场金融服务对接会,促成200余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意向融资10亿元。
四、优化金融生态,不断防范化解风险
一是切实履行省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办公室职责,召开3次专题会议,制定《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办公室工作规则》等三项制度,切实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质效。二是制定《2022年度局领导包联推进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化解工作实施方案》,对当前全省金融运行中面临的风险问题逐一进行包联对接,确保风险问题事事有人管、项项有人抓、件件有落实。三是不断深化财政联动,会同省财政厅印发《关于申报2022年度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的通知》,组织开展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申报工作,引导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三农三牧主体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