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我国银行业系统风险变化态势,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2022-12-19 14:50:27

浏览量

image.png

引言

基于或有权益的整体测度:权益分析方法以穆迪公司的微观研究和Gray等人的宏观研究为代表。20世纪90年代,CreditMonitorModel(KMV)模型将或有权益分析应用于单个企业信用违约风险研究,他们使用来自公司股票市场的信息,以及负债的账面价值信息,来估计破产距离。Gray等创新性地将或有权益分析运用于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金融风险,将经济视为一组相互关联的资产负债表,该资产负债表包含公司、家庭、金融和主权国等多个部门,运用或有权益对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进行风险调整,根据调整后的数据来对系统性风险进行测算。

国内学者也尝试采用CCA方法来分析我国金融风险,宫晓琳运用我国2008年前数据实证分析了风险在五部门间的传染机制,巴曙松等以我国5家大型商业银行为样本,基于系统CCA理论,将联合违约概率和期望损失作为系统性风险的代理变量进行测算,研究表明我国大型银行的系统性违约风险总体可控。曹琳和原雪梅采用CCA方法,对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6年间系统性风险进行测度,认为我国银行业整体风险可控。近年来,采用CCA方法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测度的研究较少,仅有的文献也主要是研究CCA在地方金融风险方面的应用。

CCA方法的优势是可以将市场信息与历史信息结合,充分考虑其他经济部门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并对金融系统性风险进行整体度量。当前对系统性风险测度的主流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基于样本一致性、可比性及数据可得性,拟从三方面挑选指标:一是银行体系自身脆弱性及经营失败的风险,比如高杠杆率、资金期限错配导致流动性严重不足等;二是金融市场剧烈波动风险,比如股票市场大幅下挫导致失去融资功能(针对上市银行);三是实体经济对银行业的冲击风险,比如房地产价格下降、地方政府债务飙升导致的其他部门风险向银行业转移等等。 

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演变特征:根据综合指标得分,我国银行业系统风险变化态势可划分为:2011-2014年系统性风险较低、2015-2019年风险稳定、2020年风险增加三个阶段。2011-2014年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综合得分在1左右,风险较低。这一时期我国的GDP增速与信贷增速匹配度较高,财政收入也基本可以满足财政支出,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保持在15%以下,整体宏观经济环境良好,对银行系统造成压力较小。

同时,银行状态也较为良好,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左右,存贷比保持在65%。2015-2019年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综合得分在-1与0之间,属于风险可控。这一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部署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列为五大重点任务。随着去产能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方面钢铁、水泥、建材、船舶、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的经营环境更趋艰难,GDP增速放缓;另一方面受产能过剩治理等因素的持续影响,小微企业尤其是制造类、批发零售类以及资源类等亲周期的小微型企业贷款的违约风险逐渐显现,银行不良贷款率急剧上升,导致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加,但整体风险可控。

2020年新冠疫情给我国银行系统带来较大冲击,2020年银行系统性风险综合得分突然降至为-3.82,系统性风险扩大。为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压力,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加流动性投放,2020年银行信贷规模比2019年同比增长18.64%,远超过GDP增速2.99%。同时,疫情期间的停工停产,使财政也受到影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增加至20.56%。

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分析: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测量维度通常有: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波动、经济发展潜力、经济韧性等,下面结合GDP增长率、GDP波动项以及三大需求增长率等指标对2011-2020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进行分析。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经济韧性与活力较强。我国经济增长在2010年达到峰值10.6%后,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持续回落,2019年我国GDP增长率已回落至6.0%,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我国有效控制疫情,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万亿元,GDP增长率为2.2%,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显示出我国经济较强的抗压韧性和强劲的发展活力。

经济波动性增强,银行风险暴露加速对2011-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季度数据进行价格调整和季节调整后,运用H-P滤波技术得出GDP波动项。2015年之前,我国经济波动水平整体较低,2015年后,经济出现向下大幅波动,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区。在这期间实体经济和企业经营面临较多困难,导致其偿还银行债务能力存在不确定性,降低了银行资产质量,对应的银行系统性风险也上升。2017年至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在经历了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后回到上行区,但波动幅度仍较大,对应的2017年之后银行系统性风险略微下降。但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我国GDP骤然下落,但在2020年第三季度即出现回升,进一步展现出我国经济较强的发展韧劲。

三大需求持续增长,经济增长潜力较强: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在全球疫情反复、内外部环境趋紧背景下,我国消费和出口额逐年稳步上升,只有固定资产投资在“房住不炒”和疫情双重压力下出现下滑。十年间,我国消费、投资与出口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17%、6.57%、4.33%。

结语

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0亿元,与2019基本持平,比2018年增长3.76%。2020年我国出口商品总额25906.45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了4.03%。其中出口额最高的是工业制成品,出口额24751.74亿美元,增长了4.64%。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