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各地的村镇银行我们并不陌生,自2007年四川第一家村镇银行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以来,由于门槛较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已扩大至1600多家。然而经过蓬勃发展以后,如今又开始大刀阔斧进行化解风险,解散合并频繁出现,意欲如何呢?
众所周知,村镇银行兴起之时,当初的愿望是美好的,即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闲置资本,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可以更好的为县域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以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问题。
然而随着大中型银行服务触角的延伸下沉,以及助农惠农产品的不断丰富,特别是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方式的崛起,彻底改变了金融业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因此使得试图通过物理网点的铺设,以改善金融服务覆盖率问题得以明显弱化,基本不需要了。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村镇银行股权比较复杂,内部治理又不够完善,客户基础薄弱,产品单一,以及发起行监督支持不足等问题,导致发展缓慢,且问题不断,甚至频繁暴雷,形成了新的风险聚集。
据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截止2020年末全国高风险村镇银行达到127家,2021年降为103家,但仍然占全部高风险机构的32.59%,这一情况无疑是比较严重的,且迅速引起了监管层的密切注意,村镇银行的风险防范与化解已经迫在眉睫,箭在弦上。
随着2021年1月银保监《关于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化解风险改革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一纸下发,也就拉开了解散合并的大幕。
经监管批复同意,2020年12月中行发起设立两家村镇银行宣布解散;
2022年进入高峰期,4月宁夏银保监同意平罗农商行吸收合并一家村镇银行,平罗沙湖村镇银行宣布解散;
7月河北武强家村镇银行和阜城家村镇银行因被张家口银行吸收合并,而宣布解散;
12月云南楚雄富滇银行收购禄丰龙城村镇银行,后者原有网点就地转为富滇银行的三家支行;
2023新年伊始,*尔滨银行就吸收合并了巴彦融兴村镇银行和延寿融兴村镇银行,解散后的村镇银行网点,也是就地转为*行的五个物理网点。
可以看出,在整个风险化解过程中,通过多次的吸收合并与解散,无论监管部门还是当事金融机构,在制度上已经趋于健全,经验上较为丰富和成熟,可以说基本模板化了,即对于无法救助高风险村镇银行,一般通过发起行牵头,要么注资要么直接吸收合并,尤其是后者或将成为一种常态。
解散后银行的各项业务、资产、债权债务以及员工安置等问题,一律由收购方承接,不仅有效保障了储户权益不受任何影响,也最大限度的缩小了社会影响,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实现平稳过渡,对于稳定一方金融秩序意义重大。来源:综合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