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整体回升,净利润水平增长,整体经营保持稳健。预计2023年,监管政策整体仍聚焦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推动银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严监管态势延续。预计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及绿色贷款正向支撑下,商业银行贷款增速下滑趋势或将扭转,同时通过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资产质量有望保持整体稳定,盈利有望整体改善,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保持分化。展望2023年,商业银行整体信用质量将保持稳定,但仍需关注经济发展较弱区域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监管政策
2022年,银行业监管仍以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推动银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为主线,监管力度继续强化、监管导向更加精准。监管机构以“稳”字当头,持续促进商业银行围绕疫情受困企业、小微企业、“三农”、绿色金融、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突出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要求,及时出台多项政策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发布涉及关联交易、系统性重要银行、信用风险、商业汇票以及表外业务等方面的管理办法,推动银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预计2023年,银行业监管主线不改,严监管态势仍将延续,同时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监管政策将继续发力实体经济,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行业规模
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增速整体回升。分类型看,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增速明显提升,且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增速整体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增速,且自2022年二季度以来增速进一步下降;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增速较为稳定,农村商业银行资产增速呈先扬后抑特征。贷款结构方面,2022年,居民贷款增速整体进一步放缓,其中消费性贷款受整体消费端需求减弱影响同比增幅不断下滑,经营性贷款得益于普惠金融相关支持政策的推动自第二季度开始有所回升;企(事)业单位贷款同比增速震荡走高,其中短期贷款上半年增长较快,中长期贷款受外贸、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以及防风险和宏观杠杆率政策导致房地产及城投企业融资受限等多重因素影响整体偏弱。
2022年,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和绿色贷款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速,为贷款规模增长提供了正向支撑。具体来看,“双碳”目标推动绿色金融市场不断繁荣,商业银行持续增加信贷供给满足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且商业银行在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用好支持工具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长。存款方面,2022年,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双重影响,居民风险偏好有所降低,储蓄需求上升,商业银行存款规模增速小幅提升。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预计2023年,货币政策将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及绿色贷款将继续为信贷规模增长提供正向支撑,加之经济整体有望好转,商业银行贷款增速下滑态势或将扭转。同时,商业银行贷款结构有望继续调整,制造业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有望提升。
资产质量
2022年,商业银行通过核销等方式继续加快处置不良贷款,以遏制由风险分类监管审慎性提高及经济下行带来的不良贷款反弹压力,核销是普遍采用的方式之一。2022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核销贷款累计规模为7,926亿元,同比增长19.3%。
随着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大,2022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回落。截至2022年9月末,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66%,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在资产质量改善的背景下,得益于计提力度加大,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有所上升,预期损失抵补能力增强。截至2022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205.54%,同比增加8.55个百分点。
不同类型银行的资产质量维持分化特征。2022年以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信贷业务区域分散、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多样,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外资银行对贷款客户的风险偏好较低,不良贷款率保持低位。民营银行主要开展互联网零售业务,客户以个人和小微企业为主,且成立时间较短、资产扩张快速,不良贷款风险存在上升压力。受区域集中度高、客户资质偏弱等因素影响,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明显较高。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预计2023年,在监管守住风险底线原则的指导下,商业银行将继续防范化解房地产等重点领域贷款的信用风险,通过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快存量风险出清,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有望整体保持稳定。
盈利能力
受竞争加剧以及让利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影响,商业银行息差近年来持续承压。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两次下调LPR利率,进一步推动贷款利率下行,加剧商业银行净息差管理压力。分类型看,由于存款竞争加剧,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同比收窄幅度较大;民营银行净息差仍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主要是其贷款业务以小微企业贷款和零售贷款为主,对相关客群的信用风险定价水平较高。2022年11月25日,人民银行决定于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有利于缓解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上行压力,减轻净息差收窄的压力。
2022年商业银行净利润水平整体有所增长。2022年上半年,得益于生息资产保持增长等因素,我国主要类型商业银行净利润规模同比有小幅提升。但另一方面,因息差承压等,农村商业银行2022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下降幅度较大。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相对稳定。2022年以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水平恢复较快,资产利润率同比小幅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受限于资产减值压力较大,资产利润率同比小幅下降,盈利能力有待改善。
预计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转段以及宏观经济整体向好,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有望逐步回升,商业银行新发放贷款定价预计将趋稳,净息差有望稳定和回升,同时经济的整体向好也有利于商业银行控制增量风险、缓解拨备计提压力,进而推动盈利能力企稳和改善。
风险与流动性水平
2022年,信用风险仍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增速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年初随信贷投放节奏加快而大幅增长,此后逐渐放缓。
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多次降准降息,公开市场操作、结构性政策工具等,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继续处于良好水平。从细分机构类型来看,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规模优势和市场地位,资金来源稳定,同业融资和发行债券等融资渠道丰富,流动性风险管控体系较为成熟,可适当降低流动性比例以利更充分开展业务。相比之下,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融资便利性相对较低,客观上需要保持较高的流动性比例,而民营银行因缺乏物理网点吸储受限,对同业融资和股东拆借等短期资金依赖程度较高,导致流动性比例下降至行业水平以下。
不同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条件下的流动性表现差异较大。个别商业银行因资产质量风险上升,特别是在疫情反复背景下所纾困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出现展期,信贷资产存在逾期滞后暴露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剧期限错配产生的流动性缺口,未来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预计2023年,流动性风险仍将受到市场和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商业银行主要流动性指标有望处于良好水平,但部分业务发展激进、资产风险较高的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管理挑战。
资本充足性
2022年以来,商业银行整体资本规模保持相对平稳增长。分结构看,核心一级资本仍是商业银行资本最主要构成,为应对资产的扩张,商业银行继续加大永续债和二级资本补充债券发行力度,积极获取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另一方面,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同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受风险资产增速变化影响呈现逐季波动特征。
2022年以来,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保持分化特征。其中,外资银行因展业范围较小,资本利用率不高,资本充足率仍处于很高水平;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内源性和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畅通,资本充足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呈上升态势;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通过发行永续债及二级资本债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持资本充足水平稳定;民营银行资产扩张较快,资本充足水平继续下降;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因资本补充渠道相对有限,同时信用风险加速暴露以及信用资产扩张导致资本消耗较大,资本充足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预计2023年,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将保持分化趋势,其中区域性商业银行不良风险暴露、资产减值计提加大的压力较大,内生资本增长动力不足,通过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外源性方式补充资本的动力较强,但货币政策边际宽松下信贷资产扩张始终面临资本约束,其资本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需求仍较为迫切。
债务融资
2022年1~9月,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仍保持较大的发行规模,但永续债发行规模有所下降,主要是大多数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通过永续债补充资本的迫切性有所减弱。此外,2022年以来疫情在多地反复,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减弱,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难度有所上升,导致商业银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发行规模下降。另一方面,为响应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发展政策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和“三农”债的发行规模提升明显。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预计2023年,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有望增加,同时绿色金融债和“三农”专项金融债的发行需求将得到保持。
信用质量
2022年1~9月,级别发生变动的发债商业银行共4家,且均为农村商业银行。其中,主体级别或展望上调的3家,区域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上调原因集中在客户基础稳固、存贷款业务市场竞争力强、资产流动性和负债稳定性强等方面;主体级别或展望下调的商业银行1家,为辽阳辽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调的主要原因是主营业务发展承压、高管成员变动较大、信贷资产质量下行、拨备计提压力明显、资本不足等。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2022年1~9月,我国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整体经营稳健,对银行业整体信用质量稳定形成支撑,但个别区域性商业银行在疫情和区域经济下行背景下,自身信用水平和经营稳健性面临一定挑战。预计2023年,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信用质量将保持稳定,但仍需关注经济发展较弱区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本文作者介绍:大公国际作为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来源:综合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