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促使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断壮大,也推动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零接触服务”的兴起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转型趋势。“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成为新的发展引擎,数字经济浪潮已势不可挡。面对数字化转型将给银行风控管理带来的影响,银行风控管理将如何顺应并助力这场转型变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长期课题和挑战。
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现状分析
从外部环境变化来看,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对行业各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企业发展不断出现信息孤岛、过度杠杆、监管困难、需求多样等问题。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下,做好风控是金融行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一环,也成为业内共识。从各机构的风控手段看,多层级审核、大数据风控、投资者权益保护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快速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已成为各家银行发展的共同选择。
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看,金融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空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对企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零售信贷业务作为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具有“小额、短期、分散”的特点,该类业务对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及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监控尤为重要。一直以来,在业务创新、用户体验与风控之间,金融业都存在难以突破的矛盾。随着金融业务全面线上化加快、越来越多业务实时化,传统风控模式下主要基于人工排查的风控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支撑新业务的发展。如何在转型升级实施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邮储银行数字化风控转型之路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零售特色鲜明的国有大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拥有优异资产质量和显著成长潜力,定位于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致力于为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具活力的客户群体提供服务。
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邮储银行辽宁省分行结合自身规模、业务战略、经营模式、客户群体、科技水平等因素,在数字化风控层面进行有益探索,于2022年上线了智能火眼信贷服务平台,该平台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微服务等技术,通过对内外部数据的整合构建风险模型,实现贷前、贷中、贷后的全周期智能风险监控,对客户潜在风险进行主动识别,增强数据质量、改善风险管理流程,平衡效益与风险,从而使银行风控系统与数字化时代的风险环境相适应,促进企业更好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保障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与只注重贷中审核部分的传统风控相比,邮储银行智能火眼信贷服务平台针对信贷业务的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进行全周期风控管理,三者环环相扣,共成系统,体系化、全流程化地解决信贷业务中的账户安全风险、交易欺诈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问题。此外,该系统将风险的主动探知和风险发现功能融入到信贷客户评级中,为银行规避风险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1.设计理念
邮储银行智能火眼信贷服务平台主要应用于银行零售信贷业务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环节的风险监控;目标客户定位于“三农”、消费、小企业条线的信贷客户;主要实现贷前风险识别、贷中风险评估、贷后风险预警,通过系统出具风险报告对客户进行风险评级,为业务部门提供风险决策依据。
(1)企业信用风险报告。系统通过引入外部数据丰富企业信贷风险评价维度,主要针对企业基础信息、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经营异常信息、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信息、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失信惩戒对象查询、环境违法信息等风险数据进行标准化整合输出,一键式自动生成企业信用风险报告。较以往全人工收集风险信息并提炼分析的工作方式,有效防范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不全面等问题,提高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效率和精度。
(2)贷后资金风险监测。系统通过行内风控数据对用户的动态事件进行多维度的监控和分析,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预警。主要监测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及主要股东是否在我行已办理个人经营性贷款额度,是否落实统一授信;贷款资金是否用于理财或投资账户购买理财、购买债券等;贷款放款后借款人是否向担保人转账;贷款资金是否流入房地产,非房贷资金转移至开发商账户或资金监管账户;贷款资金是否流入资本市场或证券账户;是否存在放款前后借款人向内部员工转账;是否存在客户与员工手机号码相同;是否存在多个借款人向同一人转账。发现风险后,系统通过数据可视化组件进行汇总展示,实时为银行风控管理人员推送预警信息,从而有效防控客户信用风险及从业人员道德风险,提高银行贷后管理能力。
2.技术应用
邮储银行智能火眼信贷服务平台在系统设计上基于互联网、大数据,通过内外部数据的整合构建风险模型,对客户潜在风险进行主动识别。
(1)大数据技术。平台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将行内历史交易数据与来源合法合规的行外企业工商、税务、司法涉诉、行政处罚等数据进行清洗和指标化处理,构建信贷风险评估模型,为银行评估企业信贷风险提供数据支撑。
(2)机器学习技术。平台对行内外数据进行特征学习和样本训练,筛选出显著影响贷款风险产生的重要特征标签,对信贷风控模型的性能进行持续性优化调整,进一步提升银行风控效率和精度。
(3)微服务架构技术。平台将各功能模块逐级分解,使其便于部署到容器并加快敏捷开发时效,利于独立部署、维护升级和故障处理,提升系统建设、管理和维护效率,大幅缩短了银行信贷产品上线周期,降低风控产品创新成本,及时满足产品创新和信贷场景变化。
3.服务案例
邮储银行智能火眼信贷服务平台主要服务于行内“三农”金融、消费信贷、普惠金融等业务条线的信贷产品。2022年,为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邮储银行辽宁省分行创新开展了全国首个“肉牛产业链”贷款项目,该项目2022上半年在辽宁省内累计投放2.9亿元,惠及近500户肉牛养殖户。智能火眼信贷服务平台在该项目实施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数据应用方面,平台引入肉牛养殖经营数据,主要包括养殖户工商信息、司法涉诉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经营异常信息、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动产抵押、清算、股权出质、纳税信用等经营风险信息数据,丰富生产经营类信贷风险评价维度,辅助银行评估肉牛养殖户实际经营状况,提升银行信贷服务水平;在风险防控方面,通过邮储银行积累的辽宁省肉牛行业数据,包括牛肉价格、肉牛整体保险率、饲草行情、动物疫病情况等,评估肉牛养殖户的生产经营及风险情况;通过信贷风控模型标准化整合输出企业多维度风险数据,较以往全人工收集风险信息并提炼分析的工作方式,有效防范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不全面等问题,提高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效率和精度;在授信管理方面,采用人工审核与风控模型相结合的形式,在可控范围内增加肉牛养殖户信用贷款覆盖范围及融资额度。在贷后管理方面,通过对肉牛养殖户经营异常、违法违规和异常交易等行为数据的动态监控评估,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预警,提高银行贷后管理能力。在业务效率方面,系统基于信贷风险评估模型,可自动生成可视化风险报告,为风险评估、信贷审批等提供决策依据,降低人工审核成本,提高放款效率和准确度。
结 束 语
数字经济是互联、共享、开放的经济,是人类通过新技术与数字化信息重构发展模式,实现社会资源更优质、高效配置的经济。虽然后疫情时代的银行业依然潜藏无数风险,但是我们可以预见的是,提前推进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化的机构,未来发展必然能不畏风险、迎难而上。未来邮储银行将持续推进智能风控解决方案,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创新、持续优化,致力于提升风险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可靠、更智能的风险管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