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信贷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性
第一,金融信贷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二〇一〇-二〇一九年我国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全局莫兰指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鲜明的空间相关性。二〇一〇—二〇一九年我国各省市的金融信贷的全局莫兰指数绝大部分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金融信贷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
第二,通过局部莫兰指数散点图,可以发现东部区域和大部分的中部区域经济发展较其他地区相比,经济高质量发展更为迅速且在空间上存在正向依赖性,大部分西部区域较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并不具有优势。大部分东部区域的城市较其他城市相比,信贷发展水平更高且在空间上存在正向依赖性,大部分西部区域城市较其他城市相比,信贷发展水平更为滞后。
二、金融信贷及其他变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第一,根据空间效应的分解结果可知,金融信贷在各个区域不仅能推动自身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还能带动邻近区域的经济发展,而在中国东部地区这种效应尤为突出,原因可能在于东部先于其他地区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机遇,需要更多的融资贷款来支撑发展,从而使基础设施更为完备,融资量更加丰富,沿海城市更容易获取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青睐和丰沛资源,从而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更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在我国东中部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会吸引更多国外投资商投资,聚集更多优秀的人才和资源,更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这种效应越强,势必会影响到周边城市的发展,会产生城市虹吸效应,即周边城市的资源人才大部分向中心城市聚拢,使得周边城市的发展放缓,从而阻碍周边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在东部西部政府参与度增强会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为发展提供更好的经济条件、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可能会削弱政府对周边城市企业的关注与扶持,政策与公共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从而阻碍周边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部区域的政府过多参与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激情与主动性,抑制经济活力,导致经济放缓发展脚步。
第四,东部经济发展接近饱和,过多的劳动力向东部聚集,劳动力的结构分布不合理,劳动力的技能、受教育水平与现代所需的高级管理人才、技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不匹配,并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中西部地区正处于发展期,聚集了国家较大的关注,劳动力增多会创造更多地活力,劳动力是产出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从而促进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五,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提升使城市设施更为健全、居民居住生活更加方便,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但却分流了对周围区域的经营注意力,中西部可能存在城镇化率和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并不处在同一阶段的情况,城镇化率的一味提升没有发挥促进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可能存在城镇化率“虚高”的现象,城镇人口是指在城镇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人口,这些人口可能存在外来务工的人员,这对经济并无明显促进作用。
第六,在东中部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下,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给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带来了动力,势必会形成城市虹吸效应,从而带动了周围的城市人才技术力量向中心城市进一步集聚,西部可能人力资源也不充足、基础设施也不健全,因此单纯发展高新技术,没有对本地的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明显的带动效果,但却带动了周边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七,东部城市道路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本地区的交通和人员流动,方便区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经济流动,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部地区城市道路过快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处于同一阶段,并未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西部地区城市道路发展方便了偏远地区与外界的沟通和人员流动,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第八,在东中西区域教育的进步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为经济社会积攒大量的人才资源,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与基础力量,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积聚能量,在东中部会吸收周边城市大量的人来中心城市接受教育,不利于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在西部会惠及周边城市的教育,对周边城市产生经济辐射效应。
三、政策建议
为如何更好地利用金融信贷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出下列建议:
(一)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
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依据历史发展规律、中国国情、市场经济社会主要矛盾来确定的,更是为了适应国际国内的大环境、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但要重视速度,更要重视市场经济的发展质量,它不仅仅是单层面的提高,更是整个经济社会多层面的提升。
目前我们要坚定创新、协调、共享、开放、绿色的发展信心,从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医疗卫生教育、公共环保、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潮流等多方面出发,要关注每一个与市场经济快速蓬勃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变量,以推动市场经济快速蓬勃发展多方面、多维度的提高,推动社会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适度扩大金融信贷规模
在东部、中部、西部区域的金融信贷对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通过适度扩大金额信贷规模来达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增大金融信贷的规模,可以为中型企业提供融资,为小微企业提供起步的经费,激发经济市场的活力,增强民众对经济市场的信心,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合理配置金融信贷资源
东部、中部、西部区域的金融信贷对周围地区的经济都有正向的影响,而且东部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更为显著。要利用好金融信贷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分配给东部区域更多地金融信贷,更好地利用其显著的间接效应,同时不能顾此失彼,让区域间失去平衡,不能忽略中部、西部区域的金融信贷的结构升级,合理控制其规模、调整升级信贷结构、控制风险、加强管理,让其更好地发挥间接效应,实现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严格控制金融信贷风险
金融信贷的全过程都存在各种不规范的行为,致使金融信贷风险的存在。在放款审核时,要加强对借款人的资格审核与记录,规范放款的流程,放款人与管理人在给熟人放款时更要注重规范。
在放款的过程中,要定期审查款项的去处用途以及还款情况,防止放款难以收回的窘境,信贷的风险不仅存在与借款人一方,也存在于金融机构一方,要加强金融机构中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自我约束,完善金融机构信贷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落实其实施,加强对借款人的审查,确定其资金的去向,定期审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及归还情况,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信贷环境才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推进文化教育改革,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除了利用金融信贷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也要加强与国际的经济文化交流,不仅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加大开放程度,完善对外经济的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政府要适度控制对经济市场的调控,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但不能过度控制,剥夺了其活力与积极性。
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为经济市场提供更多技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加快劳动力结构的变革,为经济市场源源不断注入活力。增强技术革新与科技投入,但不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脱节,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脚步,实现科技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要从社会的方方面面做起,更要从每个人做起,让经济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