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国内外经验从以下内部和外部共五个方面提出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预警的建议。
一、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灵活采用经济策略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受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出现暂时停摆,二〇二〇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暴跌,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减少,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都在逐渐减少,房地产企业资金大幅下滑,资金流紧张,再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减少,从中都可以看出当前经济受到疫情的冲击之大。
我们应该要做好应对新一轮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充分准备,同时随着经济政策实行精细化管理,采用稳健或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因此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灵活采用经济策略才能确保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正常进行,才能更好的稳定银行业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包含着方方面面,只有不断的调整才能更好的应对经济风险。
二、加强房价趋势分析,完善不良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新常态下表现在产能过剩,投资收益率下降,投资需求下跌,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下滑,资金因缺乏好的投资机会从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资产价格上涨,使得金融市场出现一定波动。
而新常态时期房价的松动使得房地产市场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疫情的到来又加大了这种不确定性,并影响着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经济在二〇二〇年初的“停摆”对一些行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使得一些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流出现短缺以及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财务困难。
加之全球出现大范围的疫情使得各国经济出现一定的危机,这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将会使各国都面临一定的风险,那么首先就会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市场。加之房地产企业如果出现困难,必然会延缓对银行的还贷能力,进而会导致在银行的贷款出现违约,会提高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引发社会风险。
三、重点关注股市异常波动,加大不良贷款压力测试力度
我国商业银行当前构建的不良贷款影响因素模型较为简单,当经济出现较大规模冲击时并不能得到有效的预警,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中国二〇二〇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显示出了负增长的趋势,同时股市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常波动。在这个阶段中小微企业面临贷款困难,贷款成本增加的现象。
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收入下降导致利润也出现一定程度减少,而房租、工资、利息等成本不变,企业因此会面临一定程度的经营困难。而股市的波动加剧会极大影响居民和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导致居民和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居民和企业的个人贷款,进而可能会导致在银行的贷款违约,从而导致市场上有关风险加剧,使得商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这易引发局部性危机。
疫情期间,全球出现股市和油价暴跌,各国掀起降息潮,美股甚至3次熔断,全球经济陷入经济衰退,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出现金融危机等风险的担心,从而有可能触发金融风险。这极容易由于房地产泡沫而造成住房贷款的违约,而随后可能使得股市的波动性将加大,从而影响着商行的不良贷款率。
因此加大不良贷款测试力度,构建合适压力测试模型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压力测试模型构建中,各个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自己的压力测试风险,以便当压力来临时能够及时预警,提出相对建议。
四、加大与保险公司合作力度,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损失
任何一个不稳定因素都会对商业银行产出风险,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重要金融机构,要把防风险放在突出位置,着力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同时我们也应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力争在出现重大风险是扛得住、过的去,为尽可能的规避风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各类型商业银行可以深入与保险公司合作,加强金融创新,例如采用互联网+保险的方式,根据客户需求来设计适合自己的住房贷款产品,降低自己的不良贷款率。保险公司在设计个人住房贷款保险产品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满足监管需求,根据不同情形设计不同的保险产品。
当风险来临时可以充分抵御风险的冲击,以防止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应明晰保险条款,将合同的内容更加透明,让银行和借款者签订保险合同更加放心。并且规范收取保费的标准,根据住房贷款的数额分层次收取,让购房者在支付了首付后可以负担得起保险,愿意购买保险。
除了分层次收取保费,还可以分期梯度收取保费,为借款者提供多个选择:让借款者在期初多缴纳一些,然后每期支付少量费用,这种方法与住房贷款的偿还具有一致性,使保险方式更容易被接受;或者在偿还贷款的前几年支付较少,随后提升保费,减轻借款者的经济压力。同时我们也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重大风险损失。
商业银行自身也应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众所周知,净利差等于收入减去支出,所以如何提高盈利收入是提高净利差的关键所在。在市场利率化前,银行主要收入来源是存贷款利差,而如今只靠利差获取盈利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所以,银行要想增加收入来源,就需要进行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需要利用自身拥有的经济、信息与人才优势,设计符合大众需要的、具有较高收益率的金融产品,如货币基金、中间业务产品或银企合作等,拓宽利润点,多方面、多渠道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减小成本收入比,改变原来的单一盈利模式。综上,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与企业进行深化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同时也应满足相应监管要求,防范重大风险损失。
五、加强个人住房贷款审批环节,严格控制银行自身信贷规模
房价是影响商行不良贷款率的重要因子,同样我们也知道个人住房贷款作为银行比较重要的一项贷款,也将深刻影响着商行的不良贷款。银行应该按如下提议加强自身风险防控,强化自身的防范风险能力。
(1)严格按照信贷流程。发放贷款需要经过审、贷、查三个严格的过程,每个环节因为机构、流程、人员的不同都可能出现不同的风险,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细化完善所有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贷款管理,确保每笔交易都按照规定严格执行,这样商业银行才能建立起坚固的风险监管体系,商业银行也应加强主体意识,信贷人员应尽职尽责,防止出现重大风险损失。
(2)实行严格的信贷审批制度,商业银行分为前后台不同部门,各部门拥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部门之间互相约束,互相制衡,进行监管。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每一位成员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确保技术操作熟练精准,跟进国家先进政策,同时商行也应制定好相应的信贷审批制度,确保在经济面临一定压力时银行自身不出现重大风险,确保资产的稳定以防出现新的不良资产。
(3)及时按监管要求进行风险资本计提。为了控制不良贷款的产生,我国设立了资管新规,需要银行自身为避免出现重大风险而计提风险资本金,所以商业银行将会重视内部风险管理控制并提高要求,加大监管力度,防止不良贷款的出现。
(4)强化制度到基层。只有强有效的制度执行力,才能保障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安全,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同时,商业银行也应加强有关个人住房贷款的审批环节,加强信贷审批人员培训,严格控制银行自身信贷规模,及时进行自查,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目前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个人消费信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住房贷款业务额占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比例逐年增大,使得个人住房贷款应该成为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的重点关注对象。
然而随着住房贷款成为商行的主营业务时,其伴随的一些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也在逐渐显现出来。而住房贷款自身具有数额大,贷款期限长,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和内部条件影响等诸多因素。
因此,外部风险的变动也会对商业银行内部带来一定的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商业银行目前还缺乏一定的风险监管措施,当风险来临时,一次风险预警出现失误就可能使商业银行出现较大规模的损失。于是,加强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审批环节,严格控制银行自身信贷规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