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银行如何防范不法资金服务中介渗透风险

2023-08-15 08:22:18

浏览量

62945ad33028b.png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衍生出了形式多样的资金服务中介机构,其中不乏不法资金服务中介。针对于此,浙江余杭农商银行加强对不法资金服务中介的研究,探索提出针对渗透风险的有效鉴别和应对举措,助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助推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不法资金服务中介渗透的特征和方式

1.由资金中介出面,谎称自己或亲戚朋友需要贷款,事先准备齐全贷款所需基础资料,且对银行办理贷款流程非常熟悉。

2.客户近一年或6个月有购买社保记录,而代买社保的公司的“员工”短期内有多人申请贷款。

3.申请贷款的人由资金中介陪同,陪同人员表现较为积极主动,客户经理询问的相关问题均由陪同人员代为回答。

4.新注册或者近6个月才注册的公司申请贷款,而对公账户无实际经营交易流水,更有些公司还未开通基本存款账户。

5.短期内新注册的公司注册地较为集中,或为虚拟地址、或为同一写字楼等。

6.征信显示申请贷款查询次数过多、逾期记录较多等,无合理、稳定的收入。

不良资金服务中介通常以如下方式获取银行办理贷款的流程,并进行渗透:其一是假借第三人申请贷款等形式进行攀谈,套近乎,了解客户经理风险偏好及行内准入门槛。其二是通过糖衣炮弹循循善诱腐蚀银行工作人员。其三是研究银行贷款产品,了解规则,尽而制定对应政策突破风控模型。其四是对客户进行包装,尽而将客户伪装成银行青睐的优质客户。其五是利用银行短期冲刺的业绩压力,以次充好,将良莠不齐的客户转介绍给银行。

不法资金服务中介缘何出现

第一,信息不对称。贷款中介公司利用客户不了解金融产品的特点,为客户承办某些业务。一些客户嫌办理手续麻烦,愿意花钱让中介公司去做。

第二,差异化获客。贷款中介利用手中掌握的客户资源和信息,根据客户的融资需求和一些银行完成业务指标的需要,将客户资源在各银行之间进行分配和转换。为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部分银行对中介公司产生了较大依赖,对贷款中介的议价能力减弱,甚至被贷款中介公司所左右。

第三,有目的的包装。针对多数不符合银行准入条件的客户,贷款中介采用自身与银行人员所建立的关系网,根据银行风控特点,进行有目的的包装、编造资料,使其满足银行条件,尽而帮助多数资质较差客户从银行获得贷款,并又从中收取高额费用。

第四,自身可融资。部分资金中介公司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可以帮助急需用钱的客户进行短期融资,诸如转贷过桥等。

资金服务中介的存在给银行带来诸多危害,如蚕食银行正常利差,向银行引入高风险客户,掩盖和加大信贷风险,甚至腐蚀银行干部员工队伍,增加声誉风险等。为此,银行需高度重视资金服务中介,多维度提出应对举措,防范渗透风险。

防范不法资金中介渗入的举措

(一)强化贷前鉴别

1.加强资料审核。经过中介包装的贷款申请资料,基本符合银行要求,如果在未告知客户申请资料的情况下,客户资料准备过于完美,一定要跟客户沟通,了解资料来源及相关情况,试探性询问是否有贷款中介介入,同时让客户了解贷款中介的利弊得失。对于客户提供的资料都需与原件核对,确保一致。

2.落实认真访谈。贷前客户访谈既是营销过程,又是风险调查过程。跟客户交流,可以了解掌握很多信贷资料以外的信息。除跟客户本人交谈外,有必要与其家人、担保人、共同还款人等进行交谈,收集更多信息,借此判断是否有贷款中介介入。

3.开展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对贷款资料的进一步验证和核实,也是对客户访谈信息的确认,还能得到更多相关信息。通过现场查看客户资产情况、经营情况、收入情况,再加以分析研判,可以全面了解客户,为信贷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在现场调查时,如发现有可疑人员跟随或远距离关注,或者有非本企业人员接近调查人员,很有可能是贷款中介或是债权人。

(二)落实多维防控

1.严把贷前准入,坚守底线思维。强化制度执行,对于硬性指标,一律不予准入,比如营业执照未满6个月、股东及法定代表人近期刚刚变更、资产负债率超100%、异地客户等。贷前调查严格按照双人实地调查,做到相互提醒和监督。

2.加强贷后管理,丰富管理手段。贷款重放轻管容易被不良中介利用。应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尤其是针对新增贷款和首贷户。设立专门岗位,保证与调查岗、审批岗不混岗,保持独立性。定期电话回访了解客户贷款用途,加强贷后征信查询,收集用途证明材料,与贷前调查报告内容进行比对审查等。不定期进行交叉检查和实地回访。

3.优化工作机制,增强团队能力。将业绩指标合理分配到每个季度、每个月,减弱突击性任务带来的冲击。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营销能力强的员工选拔到客户经理岗位上。实施“师徒传帮带”机制,将好的营销方法和经验传承下去,师徒配合,互帮互促。制定个性化、多层次的培训计划,全面提升客户经理综合素养和营销能力。

4.加强行为管理,营造良好氛围。完善员工行为排查机制,开展网格化管理,做到“谁管理、谁排查、谁负责”。通过员工自查、征信查询、员工及亲属账户监测,并结合家访、茶话会、谈心谈话、廉政座谈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管理,筑牢风险防控底线。持续开展警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消除投机倒把心理、侥幸心理。

5.严格责任追究,注重事后惩罚。严肃纪律和责任追究,对相关人员参与资金中介服务等活动的,给予降职、记过,情节严重者坚决予以开除,并保留法律追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