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我国银行风险承担现状如何?长短期利率需要银行承担怎样的风险?

2022-09-22 10:08:02

浏览量

image.png

我国银行风险承担现状描述

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我国商业银行以一种较为粗放的方式发展,监管体系不健全。在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为追求高收益,对于高风险项目投放的资金较多,再加上央行对商业银行“大而不能倒”的隐性担保,导致银行业所承担的风险相对较高。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各国纷纷提高了对银行监管的要求,推动银行健全对风险管理的程序措施,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有所下降。

我国对银行业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中,金融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对贷款质量的把控也更加严格,银行业整体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2014年~2016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一方面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利率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迈进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有所缩小,另一方面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银行业竞争不断加强,这都使得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能力降低。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商业银行降低贷款门槛,将资金发放给质量差、风险高的企业,提高了风险承担水平,随之不良贷款率上升。

(一)短期利率与银行风险承担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经济学者们越来越关注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银行通过判断货币政策发生的变动来改变自身对风险的偏好,进而影响风险承担行为。后续学者对相关理论进行了不断完善,并提出了四个关于短期(政策)利率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的影响机制,下面将对四个机制进行详细阐述。

一是估值和现金流效应。当短期利率下降时,将会提高企业资产价格与抵押品价值以及对未来现金流贴现后现值的估值,进而扩大了收入,增加企业净值。此时银行可能会认为,将贷款发放给企业,发生风险的概率较小,从而影响银行对企业贷款的违约概率的判断,使得银行放松信贷标准,提高对风险的容忍度,贷款给风险较高的企业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一旦具有较高风险的企业偿还借款的能力下降,使得银行的资产质量恶化,银行风险承担增加。此外,估值和现金流效应更是在度量市场风险的VAR等方法的开发和后续使用中不断得到强化。

二是利率追逐效应。逐利机制主要是由于银行的目标收益率与市场的实际收益率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当实际的市场收益率低于预期的目标收益率时,银行为了弥补二者之间的缺口以达到目标收益率,在逐利效应驱动下,增加风险预算,降低信贷标准,主动追加对企业的信贷投放,将部分资源用于发放风险较高的贷款以覆盖高风险项目。

同时,存贷利差的下降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竞争加强,也会降低银行的经营收入,银行为缓解存贷利差下降的压力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刺激商业银行增加冒险行为,将资源投向高风险信贷以获得高收入,进一步增大银行风险承担。

三是惯性效应。当市场处于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时,市场发展前景较好,银行的资本金较为充足,拥有较大的流动性缓冲。此时,银行可能会产生市场持续向好发展的惯性思维,对市场发展保持充分乐观情绪。此外,银行管理者也可能会因为市场的繁荣景象而滋生过度自信心理,倾向于承担高风险。

流动性资产通常提供非常小的报酬,银行出于转移风险的动机,通常会将资产用于增加信贷投放上,并且降低对信贷的审查和监督,导致银行风险承担增加。

同时,市场的繁荣会刺激消费者增加对商品的购买,增加对商品的需求,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导致银行增加对企业贷款,风险承担上升。

四是保险效应。央行可以通过压缩风险溢价,增加未来政策决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来降低金融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具体而言,当市场面临下行压力时,金融机构往往预期央行会实施援助政策以发挥兜底作用。这种隐性担保机制虽然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稳定金融市场,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银行的冒险行为,助推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提升。加之存款保险制度等显性保险机制的存在也会对银行的风险承担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二)长期利率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在短期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长期利率发生上升或者下降时,会引起整个利率期限结构发生变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通常接受存款人的短期存款,转而为企业发放期限较长的贷款,以此来发挥为实体经济融通资金的职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使用资产负债表里的短期负债和长期资产进行期限错配,而长期资产的收益率通常高于短期负债的利率,因此银行可以获得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之间的利差收益。

当长期利率上升时,长短期利差扩大,收益率曲线的斜率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陡峭。此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向企业提供的长期贷款所获得的利润增加,随之盈利水平也会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商业银行在对未来进行预期时,认为未来的现金在进行贴现后得到的现值会增多。

而且,银行利润的增加,意味着银行未来的资本金可能会增加,银行也将拥有更多的资本来进行投资活动。因此,银行倾向于扩张信贷范围,提高对信贷风险的容忍度,增加对高风险企业的贷款发放,进而助推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承担上升。相反,当长期利率下降时,长短期利差缩小。此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向企业提供的长期贷款所获得的利润减少,随之盈利水平也会有所降低。

因此,商业银行在对未来进行预期时,认为未来的现金在进行贴现后得到的现值会减少。而且,银行利润的下降,意味着银行未来的资本金可能不会得到有效补充,银行的投资活动也会受到限制。因此,银行倾向于缩小信贷范围,降低对风险的偏好,减少对高风险企业贷款的发放,进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承担。

长期利率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产生正向影响,当长期利率提高时,会助推银行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当长期利率下降时,会抑制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根据“追逐收益”机制来进行分析,由于商业银行对投资人目标回报的承诺和银行对经理人薪酬的激励,银行在盈利能力下降时倾向于增加冒险行为。

具体来讲,在长期利率下降时,收益率曲线斜率会因此降低而变得更加平缓,此时银行向企业提供的长期贷款所获得的实际收益率低于银行所期望获得的目标收益率,商业银行从利率期限结构中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之间的利差获得的收益下降。一方面,由于契约制度的存在,银行对存款人承诺长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因此银行为了匹配他们对存款人预期回报的承诺和他们在对企业贷款中所获得的收益,当利率较低时,将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盈利能力下降时投资于高风险资产来满足对目标回报的承诺,从而增加风险承担。

另一方面,银行内部管理者的薪酬激励计划可能存在短期性等问题。在市场资金较为充裕的环境下,银行客户经理在业绩激励的压力之下,降低放贷门槛,使得业绩较差、信誉一般的企业有机会从银行获得更多的贷款,导致银行的风险承担随之增加。

反之亦然,当长期利率上升时,收益率曲线的斜率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陡峭,此时,银行在投资安全资产的同时也可以满足对目标收益率的追求,因此银行会降低对风险的偏好以保障资产的安全,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也会随之降低。根据“风险转移”机制来进行分析,银行由于在盈利能力下降时倾向于增加冒险行为,而信息不对称和有限责任制度的存在会使得银行将风险转嫁。

详细来讲,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分别作为利率期限结构的短期端和长期端,当长期利率下降时,会引起整个利率期限结构发生变动。然而这种变动,对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两端来说,带来的效应是不同的。就资产端而言,长期利率下降会带来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就负债端而言,长期利率的下降会带来负债成本的下降。但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幅度大于负债成本的下降幅度,从而造成成本相对上升而收益相对下降。

因此,商业银行从利率期限结构中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之间的利差获得的收益下降,银行所拥有金融特许营业牌照的价格也会随之下降,进而增加了银行的道德风险,导致银行降低审慎经营的动机,削弱对企业新贷款的监督和审查,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动以达到转嫁风险的目的。综上,得知长期利率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产生负向影响,当长期利率上升时,会抑制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当长期利率下降时,会助推银行提高风险承担水平。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