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欧美银行危机的根源、影响及启示

2023-04-11 08:34:05

浏览量

image.png

近期,欧美国家的银行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先是美国硅谷银行宣布倒闭,接着互惠银行以及签名银行也在短短5天之内宣布破产倒闭,后是百年品牌瑞士信贷银行“暴雷”被瑞银收购 。这些事件引发了市场对欧美银行业的信心危机,也暴露了其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一、欧美银行业危机的根源

从宏观逻辑看,欧美银行业危机多为资产损失冲击资本,产生声誉风险后,储户流出造成流动性风险,并自我强化的循环过程;但从微观逻辑上,各家银行又不尽相同。为什么美国出问题的是以硅谷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而欧洲却是瑞信、德银这样的大银行?

硅谷银行事件主要是中小银行的监管问题。硅谷银行创建时的目标是解决初创企业资产多为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缺少抵押物而难以融资的问题。在长达10多年的低利率环境下,硅谷银行拥有大量的廉价存款,并购买了大量美债、住房抵押支持债券等金融资产。然而,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背景下,这些资产价格下跌,造成了大量浮亏,超过其资本净额。同时,初创企业和风投的融资成本上升,资金变紧;活期存款变得缺乏吸引力,客户更多提取存款转移至利率更高的货币基金和债券。

为了应对客户取款压力,硅谷银行最终在今年3月9日宣布出售210亿美元资产,确认18亿美元损失 。这引发了存款人的恐慌,开始争相取款,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叠加,造成了其最终破产的局面。 为什么硅谷银行能够不将AOCI(其他综合收益)计入资本,同时在流动性管理上出现问题?这需要对相关监管法规的沿革过程进行梳理。2013年7月,美联储、货币监理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推出了《巴塞尔协议Ⅲ最终准则》,对美国银行业强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其中包括将AOCI计入资本的规定。然而,为了缓和中小银行的负担,监管机构允许中小银行选择不将AOCI计入资本,而硅谷银行就是其中之一。此外,美国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LCR)要求也较为宽松,只要求达到100%的最低标准,而大型银行则要求达到110%以上。这些监管差异使得中小银行在资产和负债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风险。

瑞信银行事件主要是大型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瑞信银行作为全球第五大财团,业务涉及投资银行、私人银行、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在过去几年中,瑞信银行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暴露出了高风险。其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对高风险资产的过度投资,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后,瑞信银行并没有从教训中吸取经验,反而加大了对美国住房抵押支持债券、商业地产贷款、杠杆贷款等高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二是对风险敞口的不充分披露,瑞信银行在其财务报告中对其所持有的高风险资产的价值和损失情况进行了掩盖和美化,导致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其真实风险状况缺乏了解;三是对风险控制体系的不完善建设,瑞信银行在其内部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流程,对其下属部门和子公司的风险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导致其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无法及时调整策略和减少损失.

二、欧美银行业危机的影响

欧美银行业危机虽然没有引发系统性风险,但是仍然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剧了欧美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欧美国家已经处于经济复苏的后期阶段,面临着通胀上升、货币政策收紧、贸易摩擦加剧等多重挑战。欧美银行业危机进一步削弱了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信心,导致信贷供应收缩、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消费投资需求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将进一步拖累欧美经济增长,增加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

2、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避险情绪。欧美银行业危机暴露了金融

的不稳定性和恐慌情绪。欧美银行业危机导致了全球股市的大幅波动,尤其是银行股的暴跌,引发了投资者的抛售和避险。同时,欧美银行业危机也影响了全球债券市场,导致了信用利差的扩大,债券收益率的上升,债券价格的下跌,增加了债务人的偿债压力。此外,欧美银行业危机也对全球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产生了冲击,导致了美元指数的上涨,欧元和瑞士法郎等货币的贬值,金价和比特币等避险资产的上涨。

3、加剧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分化和重构。欧美银行业危机暴露了欧美金融体系的深层次问题,如监管缺失、风险管理不足、资本充足率不高、资产负债失衡等。这些问题将迫使欧美银行业进行深刻的改革和调整,包括收缩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等。同时,欧美银行业危机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系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如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系可以借此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但也要防范欧美金融体系的传染效应和外部冲击。

三、欧美银行业危机的应对措施

面对本次银行业危机,欧美金融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流动性支持和存款保障。为了防止银行挤兑和流动性危机的扩散,欧美央行纷纷启动了紧急流动性支持工具(ELA),向受困的银行提供流动性援助,并扩大了其担保品范围和期限。同时,欧美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出台了存款保障计划,对部分或全部存款提供保障或担保,以稳定存款人的信心和预期。

2、实施资本注入和重组并购。为了补充受损的银行资本,提高其资本充足率,欧美政府和监管部门也采取了资本注入计划,通过购买股权或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向部分银行注入资本,并要求这些银行接受更严格的监管条件。同时,欧美政府和监管部门也鼓励并促成了一些重组并购案例,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银行业的优胜劣汰,提高其整体竞争力

3、加强金融监管和协调合作。为了防止银行业危机的再次发生,欧美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银行业的监管和监察,包括提高银行的透明度和披露要求,加强对银行的压力测试和资产质量评估,完善银行的分辨解决机制和清算程序,推动银行业的结构性改革等。同时,欧美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国际间的协调合作,通过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委员会等多边机制,推动全球金融监管规则的统一和协调,增强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韧性 。

四、欧美银行业危机的启示和对策

欧美银行业危机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和教训,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吸取经验和教训,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

1、坚持宏观审慎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欧美银行业危机表明,金融风险具有跨市场、跨区域、跨机构、跨产品的特征,需要从宏观层面进行综合把握和有效防控。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对金融体系的整体性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应该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包括金融稳定评估体系、金融风险预警体系、金融风险处置体系等,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效率 。

2、完善微观审慎监管,提高银行业竞争力。欧美银行业危机表明,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部分,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抵御能力。我们应该完善微观审慎监管框架,加强对银行业的规范引导和有效约束,推动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完善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等监管指标,并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或更高。我们应该完善银行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并加强对其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 。

3、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欧美银行业危机表明,金融市场是一个充满变化和竞争的市场,需要不断适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欧美银行业危机表明,金融业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完善制度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增强国际竞争力。

最后,我们应该借鉴欧美银行业危机的教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底线,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