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披露率领先,ESG信披标准不统一等三大现象将改善,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实现“全覆盖”

2023-08-11 13:46:11

浏览量

       近期国资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就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作出参考,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现2023年度ESG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

  本刊了解到,A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ESG披露率领先于地方国企、民企。不过整体来看,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形式、比例和水平与港股上市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ESG信息披露主体的口径不统一、ESG数据质量及可比性较差、缺乏可靠的三方机构验证等问题。《通知》中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模板》将为改善上述问题提供借鉴。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新动向

  助力实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

  ESG专项报告“全覆盖”

  如今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正成为国内外证券市场信披体系越来越重要的内容。编制发布ESG专项报告的企业、特别是国企占比越来越高。近日《证券日报》报道,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于7月下旬发布了《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工作。该《通知》旨在落实2022年国资委发布的《提高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要求,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现2023年度ESG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的要求。

  《通知》关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课题相关情况报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模板》。

  截至2023年4月,A股和港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共328份,占比约为71.6%。从近期动态看,中央企业正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动提升ESG相关信息披露率。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将社会责任报告等相关专项报告升级为专门的ESG报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课题相关情况报告》显示,“要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披露质量,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工作走在国内前列,就需要建立统一的ESG专项报告编制框架。”

  据本刊了解,《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从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构建了包含14个一级指标、45个二级指标、132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全面涵盖ESG三大领域所有重点主题。同时,通过设定“基础披露”与“建议披露”两个披露等级,保证了指标体系既能满足国内政策要求,又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体现出《指标体系》对国内外ESG标准的最大兼容,增强了操作性、具备较好的兼容性。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披露率领先

  具体来说,本刊获悉,A股公司ESG信息披露的形式、比例、水平与港股上市公司相比有一定差距。《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课题相关情况报告》指出,A股公司主要以社会责任报告的方式披露ESG信息,港股主要以ESG专项报告进行披露。A股公司发布ESG专项报告的占比不足15%。A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77%的报告为社会责任报告,15%为ESG报告,8%为可持续发展报告;港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80.7%的报告为ESG报告,13.8%为可持续发展报告,5.5%为社会责任报告。

  分行业来看,A股的银行业上市公司实现全部披露,非银金融、钢铁、房地产、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煤炭、交通运输、传媒、食品饮料、美容护理、综合共11个行业披露比例高于50%,而上市公司数量基数较大的基础化工、电力设备、计算机、电子、机械设备行业披露比例均不足30%,其中,基础化工仅为21.3%、披露率较低。

  从企业性质来看,央企的披露率遥遥领先。超过七成的A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了ESG相关信息;地方国有企业披露比例近50%,而民营企业披露比例不足三成(截至2022年6月底)。

  ESG信披主体口径不统一等三大现象将改善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课题相关情况报告》总结为:目前尚未发布强制性ESG信息披露要求和规范性框架,国家层面ESG信息披露标准和管理文件的缺失,系统有效的信息监督机制缺位,不利于上市公司提升ESG信息披露水平,影响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

  (1)以披露口径为例,目前上市公司数据的披露口径包括“上市公司主体、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等,宽泛的披露主体口径,导致同一行业规模相当的公司披露的数据差异较大。

  (2)ESG指标披露口径差异较大,数据质量及可比性较差。以能耗指标为例,部分上市公司仅披露能耗总量,但未披露不同类型能耗量,且能耗单位包括标准煤、千瓦时等,数据可比性较差。

  (3)国内ESG报告缺乏第三方机构验证,影响数据的可信度。目前披露了ESG报告的上市公司中只有12%的报告经过了第三方审计,披露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待考证。

  总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模板》,将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工作,落实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相关要求,引导其他上市公司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提升ESG绩效。对于实施进展与效果,本刊将持续关注。

来源:红刊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