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企业要努力提升ESG表现 以争取更多低成本的绿色金融支持

2023-12-02 13:38:16

浏览量

  11月21日,由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丽泽商务区管委会、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1世纪金融发展(丽泽)年会2023碳中和年度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发表了题为“企业提升ESG表现的动力和压力”的主题演讲。

  目前,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全球第二大的绿色债券市场。马骏介绍了过去近十年支撑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四大支柱,并提出目前绿色金融在支持高碳领域向低碳转型的经济活动方面面临转型瓶颈。

  随着国际和国内在转型金融领域的探索不断推进,马骏建议,未来中国需要从国家层面尽快制定转型金融目录,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帮助企业建立有可操作性的转型计划的能力。

  马骏认为,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企业有更大的压力和更长足的动力提升自身的ESG表现。对此马骏建议,企业必须做好自己的功课,想办法提升ESG表现,才能够充分运用绿色金融支持工具。

  马骏介绍,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背后支撑是我国逐渐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四大支柱,即界定标准、可持续信息披露、产品体系和产品创新以及激励机制。

  具体而言,在界定标准方面,目前中国已经建立至少三套界定标准,包括绿色信贷的标准、绿色债券标准及绿色产业目录。企业相关经济活动必须符合相关标准或者目录,才能争取获得绿色金融的支持。

  而信息披露方面,早期的绿色环境效益项目以披露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为主。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近年来绿色项目的披露则更关注项目的减碳效果。

  在产品创新方面,马骏介绍,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传统的绿色产品支撑起庞大的绿色金融市场同时,市场上也在不断探索产品的创新,如绿色ABS、绿色保险、绿色ETF和碳相关产品,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在绿色金融得到长足发展的今天,转型金融也备受关注。

  马骏表示,绿色金融目前在支持高碳领域向低碳领域转型的经济活动方面面临转型瓶颈。

  “目前,大部分得到绿色金融支持的项目都是纯绿或接近纯绿的项目,主要涵盖风能、光伏、电动车、电池等相关项目,因为它们的碳排放量很低,接近零碳。相比之下,银行通常会限制对煤电、钢铁、水泥、化工、造纸、有色等行业‘两高一剩’企业的贷款。即使这些企业制定了良好的转型计划并规划了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路径,也无法获得充分的绿色金融支持。”马骏说。

  事实上,中国和国际社会已在标准、框架等顶层设计层面就转型金融的发展进行了不少探索。

  马骏建议,未来中国需要从国家层面尽快制定转型金融目录,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拿出地区目录,共同建立完整的产品体系,帮助企业提升有可操作性的转型计划的能力。

  在“双碳”目标的推进和绿色金融引导的大背景下,企业提升自身的ESG的动力和压力在增大。

  马骏认为,在当前背景下,企业提升ESG表现至少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来自监管的压力。目前,相关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要求金融机构披露环境相关信息。

  其次,马骏认为,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已开始关注投资资产的ESG表现。

  马骏介绍,过去十年,中国市场所发起的各种ESG基金增长数十倍,中国参加联合国旗下负责任投资原则(UNPI)的机构数量也从10多年前的少数几个增加到100多个。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也将“用脚”投票,投资ESG表现好的企业,并逐渐退出ESG表现差的企业,对企业构成股权和贷款方面的压力。

  最后,马骏认为提升ESG表现以获得中长期的利好也是企业的主要动力之一。通过改善ESG表现,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自身融资成本,提升企业估值,获得声誉并打开更多市场的动力。

  马骏建议,企业必须做好自己的功课,想办法提升ESG的表现,才能够充分运用到更多绿色金融支持工具。